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三教”改革、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以及《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2019〕13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学校从事全日制教学的教师。
二、课前教学规范与要求
任课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明确学校有关规定,确认上课时间、地点,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具体包含以下六项内容。
1.熟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专业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要组织有关教师按照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内容、考核方式等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对公共基础课程的国家统一课程标准要深刻理解、全面掌握、实施到位。
2.选择和推荐教材:任课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材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修订稿)》(苏美院办〔2020〕25号)的有关规定,按照教材选用管理工作的意识形态要求选择和推荐教材。
3.填写集体备课表:每门课应在开课前两周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述课活动,各院、部组织专业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二级督导组成员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作业量、课程前后衔接的介绍,同时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集体备课反馈情况填写《集体备课表》(附件1)。表格经专业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教学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执行,同时提交二级教学单位和教务处备案。
4.编写教案、授课讲义:教师上课前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备课,编写《教案》(除教学总结与反思部分的其他内容,见附件2)和《授课讲义》(附件3),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要求等内容的编写工作。
5.做好其它课前辅助工作:教师上课前应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好教具、教学材料、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内容,确保课前教学工作处于完备状态。
6.提交课前教学文件:课前教学文件包括《集体备课表》(附件1)、《教案》(除教学总结与反思部分的其他内容,见附件2)、《授课讲义》(附件3)和课件共四个文件,要求授课教师在开课前两周将上述文件提交至各教学单位教务秘书处(或相关管理系统),并于上课前将《教案》(附件2)张贴在教室醒目位置处。
三、课堂教学过程规范与要求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课堂教学质量既真实地反映着教学准备的程度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体包含以下六项内容。
1.课堂授课内容、方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原则上应与教案相符。同时鼓励教师根据新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变更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地进行教学,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具备基本教学能力。要求任课教师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流畅、清晰、简洁,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板书设计科学美观。
3.课前准备充分。任课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有具体预习内容。
4.教学内容与特色。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行业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教学信息量充足,知识点和能力点清晰,逻辑性强;体现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内容。基本概念、术语讲解准确、生动,易于理解。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举例典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教学特色鲜明。
5.教学方法与手段。任课教师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现代化教学技术或手段,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6.师生互动与教学效果。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学生能掌握或理解大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有关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思考,师生双向交流积极,教学互动好;学生潜在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师对学生提出作业要求以及下次课程预习内容。
四、课后教学规范与要求
课后教学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能力提升和扩展不可或缺的过程,同时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具体包含以下三项内容。
1.做好作业辅导和答疑
(1)作业辅导和答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解答学生中的疑难问题,而且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严格要求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要仔细批改作业,并督促学生及时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修正。
(2)辅导答疑应注意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钻研与本专业有关的拓展性问题,并推荐针对性的参考资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启发其掌握好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和能力点。
(3)教师应记录并梳理辅导答疑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与不足,为后续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积累丰富的一手资料。
2.完成课后教学文件
(1)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填写学生专业学习评语。评语要围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包括:①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②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③使用工具和动手制作的能力;④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创新和设计的能力;⑥学习态度情况。
(2)认真填写《教案》(附件2)中的教学总结与反思部分内容,准确反馈教学实施情况。
(3)提交课后教学文件:要求授课教师在课程结束后一周内将《教案》(附件2)中的教学总结与反思部分内容填写完整,并提交至各教学单位教务秘书处(或相关管理系统)。
3.做好考核与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应考虑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如果有些课程只选取部分考核选项,则其他选项不计入考核分数。学生考核可依据提交的作品、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实操和计算机模拟等形式。教师授课结束后应在两周内提交成绩(每学期最后一周结束的课程应在一周内提交成绩)。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安排学生做好教学空间的整理与清洁工作,保证教学设备与环境恢复至课前状态,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学生成绩考核中。
附件1.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集体备课表
2.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3.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授课讲义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202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