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改信息  >>  正文
王建良书记在学院第十二次教育教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2012-12-27 17:03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14日胜利闭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和特色建设作为学院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社会需求作为高校创新发展的动力,把产学研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要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高等教育办学治校的各个方面。

10月16日,江苏省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会议,副省长曹卫星在讲话中强调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第一标准,要把高水平教师队伍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资源,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要务,要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动力。教育厅沈健厅长强调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从树立三大人才培养理念、推进五大建设任务、完善四项保障机制的角度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作了全面部署。今年是学院“十二五”规划实施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学院全面推进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重要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天我们召开学院第十二次教育教学改革会议。本次教改会以“质量”为主题,通过回顾近年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研究今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与具体举措,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一、“十一五”以来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十一五”以来,学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科学定位、抢抓机遇、锐意创新,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显著成绩。

(一)专业建设成果显著

学院坚持“市场导向,服务社会”的原则,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确立了“大专业平台和小专门化方向”的专业建设思路,以重点专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为龙头,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了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两大系列6个专业群,21个专业54个专业方向,覆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大部分职业岗位,构建了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生学业与职业之间的有效对接。目前,学院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立项建设项目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双证融通”专业1个,新增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学院加强内涵建设,“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显著,已建成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个省级精品课程(群);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个省级教学团队;2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省级精品教材。

(二)校企合作“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完善

学院以“工作室”为载体,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工作室,推进具有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特色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学院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东南模式”、“镇湖模式”、“桃花坞模式”、“鳄鱼模式”等多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2011年,《东南空间设计研发中心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项目获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镇湖模式”培养的第一批五年制苏绣设计与制作专业高技能人才顺利毕业,毕业生不仅具有娴熟的刺绣技法,还具备造型能力、色彩能力等综合审美能力,并具备创意思维和原创能力,得到了刺绣行业和企业的高度认可。这是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四方互动、四位一体、四联四定”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绩,被评为全国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经典案例。

(三)课程体系不断优化

学院“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以重点专业为引领,全面梳理了专业平台课程和方向进阶课程,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完善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设计,将岗位工作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能力标准以及国外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标准引入课程,融入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以学生为本,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与素质育化课程体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公共基础课程与通识课程、融合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形成了具有学院鲜明特色的、整体设计和全员参与的育人系统。构架了由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大部分组成的“双体系”融合的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学院教学模式尤其是公共文化课程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的变革。学院《高职艺术院校“双体系”育人模式下大学生素质育化体系建设及其实践》项目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基于学院数字化校园平台,整合公共基础课教学资源,建立了共享型“课程中心”。目前,由63门公共基础课构成的素质育化课程体系已在“课程中心”平台运行,专业课程体系正在抓紧建设。与“课程中心”运行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已制定,精品课程资源库、优秀课件资源库、教学视频资源库、优秀毕业设计资源库、素质育化资源库等资源建设不断完善,保障了“课程中心”的运行。

(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1、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院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共252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务教师6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6%;具有研究生学历的9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7%;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9%;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9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4%。

2、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逐步提升。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高校进修、企业实践、出国培训、中法驻巴黎设计工作室及学院工作室实践等途径,提高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综合能力。2008年以来,学院年均投入不少于3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培养和奖励,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项目资金达646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培训、专项进修及学历提升等项目。学院重点实施了84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化培训项目,选派375名教师和管理者分别赴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克兰、奥地利等开展境外研修、国际游学和轮训,拓展教师国际视野;已连续8期聘请10名法国教育督导团专家来院实施了8个主题的教学培训,培训教师300多人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学院成功申报2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名、省“青蓝工程”20人,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7名、省政府留学基金项目1名、江苏省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国际合作培训项目12名、江苏省内访问学者项目4名, 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

3、兼职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依托学院理事会和校企合作中心的建设,调动企业参与师资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学院与合作企业师资互派、共同培养的机制。聘请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能工巧匠、设计师和艺术家、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知名专家和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训教授。学院现有校外兼职、兼课教师共9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务的有41人,占校外兼职、兼课教师总数的45.1%;学院聘请行企专业带头人4人、行企骨干教师8人、国际教授4人、实训教授4人。学院兼职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专兼结合的“高双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五)实训条件建设明显改善

整合学院、企业、行业三方资源,形成了国家级、省级、院级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框架。学院建成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实训基地总面积18327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838万元,实训条件建设明显改善。学院建有校外主要实训实习基地94个,为学生的实训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创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11年,学院先后成立了贵州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及教学实训基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呈辉设计服务技术转移中心及教学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层次和功能进一步提升。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工作室建设和工作室教学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将教学全程、学习全程与工作全程相融合。实训基地集教、学、做于一体,实现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同步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同步得到提升。

(六)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学院积极为地方经济、文化事业发展服务,逐年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教师开展专业性的学术研究和面向社会的应用实践,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十一五”以来,教师创作、设计作品3000余件,获省级以上奖项1200多项;承接“中国上海世博会苏州馆”等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各类设计施工项目100多项,完成工程总额近亿元,申请专利200多项,授权专利100多项,申请著作权1000多项。学院依托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国家级视觉传播媒体技术实训中心、江苏省传统手工艺实训基地、江苏省环境艺术设计与工程实务实训基地、江苏省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10个国家、省、市级培训平台,完成各类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万余人次。积极开展传统民间工艺继承与保护工作,进行传人培养、学术研究、产品开发,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保护传承工作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007年,学院获得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学院作为全省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在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作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抓手,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交流发言,得到了省教育厅和同行的充分肯定。

(七)国际合作不断深入

学院加强与国内外艺术设计院校、文化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合作交流的形式、层次、领域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与拓展。目前与法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以法国为主体的对外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十一五”以来学院先后选送教师375人次出国进行短期培训和考察;派出40多名学生到英法等合作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接待300多名外籍学生来院进行学习交流,邀请外籍教师和国外专家学者来院短期讲学和作品展览共计70多次。2008年启动“驻法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工作室”项目,中法江苏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中英苏州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中心相继成立,中法合作成果“主题教学法”在全省艺术设计类院校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中法服装设计主题教学丛书》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获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八)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和学院共同参与的“双回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组织机构不断完善,学院理事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院、系两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和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有序,对全院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分析和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开展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多形式、多途径,广泛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教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撑。学院完成2011、2012年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招生就业形势两旺

学院人才培养成效突出。 2012年,我院获得“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学生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以上奖项174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63项获省级资助,104项获院级资助。2012年,数字艺术系学生在首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决赛学生组中获一等奖,在领航杯2012年江苏省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三项。在省教育厅组织的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学生共获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0个。学院实行“双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覆盖学院所有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学院完善评奖评优方式,“十一五”以来共评选出国家奖学金29名,总金额23.2万元;评选国家励志奖学金926名,总金额463万元;评选出优秀毕业生515名。

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服务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学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招生工作不断取得突破,生源水平连年提高。每年第一志愿填报学院的考生数为招生数的3倍,学院每年江苏招生录取分数线均高出本科资格线30分以上。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处于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目前已连续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就业档次(起薪线)位于江苏省前列,企业满意率达98%以上。学院强化创业教育,构建符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已建成6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逐步形成全方位的校内外创业教育实践网络。2012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验收。

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才培养质量意识有待加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教学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专业建设与发展水平不均衡。学院六大专业(群)发展不均衡,部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的力度不大,专业设置和调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对接的程度不够;第三,“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总结不够,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体系须逐步加强。要进一步深化“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具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室制”课程模式、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模式、工作室运行模式、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第四,加大专业课程体系和素质育化课程体系相互融合的建设力度,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须进一步优化,“课程中心”的建设须进一步加强,特别要加大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第五,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要加强师德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六,校企合作的机制和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推进,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学院教学规范、教学文件和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深刻认识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党的“十八大”、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十八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苏教高[2012]1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对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学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文化创意产业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攀升,迫切要求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企业迫切需要熟悉工艺流程和管理、能够进行原创设计、能够熟练操作艺术设计软件、对材料有较强的认识、有较强的审美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学院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与设计、管理与创业等复合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创新人力的支持。

3、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明确提出将学院建成江苏工艺美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的目标,迫切要求提升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目标提出了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具体目标。围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独立批判和创造精神的、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艺术设计人才”的目标,将学院建成社会认可、百姓满意的高水平示范性高职艺术院校,成为江苏工艺美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江苏现代艺术设计和传统工艺美术研究成果转化助推行企提升的示范中心、江苏乃至中国工艺美术国际交流的平台与窗口、江苏公办高职院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实践区。为了实现骨干院校建设目标,迫切要求我们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三、全面落实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任务

质量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全面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又考虑到学生可持续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心中有职场,手中有专长”。坚持“文化育人”,充分发挥文化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功能作用,吸收和借鉴苏州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和融入企业文化,将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融合,不断完善学院专业课程体系与素质育化课程体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坚持“实践育人”。全面推进实践育人活动,逐步建立起一个院内院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式实践育人体系。坚持“产学研”协同育人,深化校企合作,大力促进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与教学互动,与人才培养结合,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艺术设计创新人才。

(二)推进学院办学机制体制改革与创新

以创建国家骨干院校和苏州市“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苏州市政府、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及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完善“四方互动、四位一体、四联四定”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完善“理事会”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理事会”下设6个专项委员会的咨询和协调作用,完善校企合作中心建设,推进校企多元、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推动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

深化学院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学院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深化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二级管理、二级分配、以岗定薪、岗动薪动、优劳优酬”的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继续加强江苏省艺术设计职教集团建设,坚持面向市场、面向行业企业培养人才,积极争取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完善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加强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实施优势互补、人员互通、信息共享,联合培养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

(三)强化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依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及校企合作中心,完善服务区域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对学院专业进行调整与优化,制定《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建立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行业需求和高职教育改革相适应的专业调整与预警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大力发展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大力扶持重点专业建设。

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以国家骨干院校重点专业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装饰艺术、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数字艺术六大特色专业群建设。完善学院“大专业平台、小专门化方向”的专业建设运行机制,确保专业建设与行业产业、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岗位需求、学生学业与社会职业之间的有效对接。开展院级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与遴选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再争创一批国家与省级的示范、品牌和特色专业。以“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管理,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到2013年,学院专业总数达24个,力争建设省级以上品牌特色专业13个。

(四)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继续深化“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遵循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规律以及把握人才规格需求,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卓越文化艺术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推进“工作室制”课程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校企合作,不断优化“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素质育化课程体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系统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与协调发展。在各专业中全面推进“主题教学法”,优化“主题+项目”的教学模式,在主题教学法的导引和项目任务的驱动下,推进学生的原创能力及创新创意思维方法的训练,并通过虚拟项目和实务项目的系统训练,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提升职业迁移能力。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过程的评价,继续完善学业报告书的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吸纳行业企业代表参与教学评价,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2、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完善学分制改革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配套改革”的原则,以生为本,推进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改革。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按照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配套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对人事分配、学生管理、教师考核、后勤服务等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综合改革。通过学分制改革,让学生相对自主地选择课程、教师、学习进程、专业或专业方向。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或跨专业修读课程。完善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和毕业制度,营造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教育环境,整体提高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由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转变。

(五)继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优化“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大专业平台、小专门化方向”的专业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大专业平台”上,优化与职业岗位群相适应的平台课程;结合“小专门化方向”,优化与具体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精心设计好每一门课程,优化课程设计,将企业岗位工作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以及国外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标准引入课程标准,融入教学内容,系统推进学生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能力与专业拓展能力等方面的全面与协调发展。

2、建设好专业课程体系和素质育化课程体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

各专业要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特别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程建设要有设计的、有目的的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去,全面培养人,培养全面的人,真正实现双课程体系融合的课程目标。继续深化公共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完善由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大部分组成的“双体系”融合的课程教学内容。

3、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

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主动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一批引领改革和服务江苏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发展的重点专业;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和精品教材;支持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构建一批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推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和课程团队建设的力度,提升教学团队和课程团队的建设水平;加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资助力度,完善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配套制度。到2013年,建设省级以上品牌特色专业13个;省级以上资源共享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8部;力争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4、完善课程中心建设,推进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课程的建设

完善“课程中心”建设,推进课程资源库平台、课程展示平台及学习在线平台的建设。整合国内外、校内外、课内外的数字资源,加快推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于课程授课形式、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学习形式、课程考核形式、实践教育形式等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的改革和优化。着力推进网络课程的建设,并将其作为专业课程改革验收的重要指标。不断完善课程中心管理制度的建设,保障课程中心的运行。到2013年,建设网络专业课程50门。

5、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方式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参与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自主性。全面推进“主题教学法”的实施,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深化考试考评方法改革,注重过程考核,探索综合式、答辩式、团队式考试的形式。继续推进“学业报告书”的建设,推动以知识考核为主的单一模式向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多元模式转变,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推进课程教学“专业评语”的建设。

(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高校师德模范和学院教师“师德标兵”、“服务之星”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关爱学生,潜心教书育人。增强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任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依托学院理事会的建设,推进“企业教师工作站”的建设,完善学院与合作企业师资互派、共同培养机制,形成教师队伍建设的合力。推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的“五大工程”,即以工艺美术大师为对象的“大师工程”,以专业带头人为培养对象的“名师工程”,以青年骨干教师为培养对象的“青蓝工程”,以兼职教师队伍为对象的“引智工程”,以工作室教学团队为对象的“合力工程”,引领和推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到2013年,努力实现省级教学名师零的突破。

3、加强双师队伍及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将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作为引进专业教师的基本条件,制定在岗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培训制度,制定和完善工艺美术类双师素质的标准和认定程序。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服务等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的方式,提高实践能力,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95%以上。培养选拔和引进(聘用)技术服务能力强、行业企业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形成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建设要与教学建设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加强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和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的融合。努力形成国家级、省级、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梯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到2013年,培育4个以上教学团队达到省级教学团队水平。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完善兼职教师管理中心建设,聘请学院理事会成员企业、行业协会、国际合作院校和艺术机构的专业技术人才、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能工巧匠、设计师和艺术家等,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健全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和兼职教师资源库,推进专兼职教师的有效融合,使兼职教师能够直接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以及学院的日常管理;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逐年提高。

5、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着力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入各级教学管理岗位,逐步改善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牢固树立服务为根本的理念,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以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和艺术设计教育管理的需求。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管理、艺术设计教学理论的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中。

6、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机制

建立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并将其作为绩效工资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重要依据;建立校企教师互派、合作培养机制,通过企业教师工作站和校企合作中心,实现专业教师企业轮训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校内兼职的双向流动。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坚持集体备课,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实行并健全试讲制度,探索科学评价教学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业绩考核的办法。

(七)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构建艺术设计“工作室制”的实训教学体系。新建和完善与4个重点专业核心课程相对应的工作室(群)40个。整合学院、企业、行业三方资源,以苏州市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遴选、建设一批具有良好育人环境,满足教学需求且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到2013年,新增校外实训基地71个,重点建设贵州雷山苗族银饰刺绣产品研发中心实训基地、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实训基地等14家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数增至200个左右,构建现代化、职业化、开放式、生产性的实习实训环境。

2、实践育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重视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规范管理,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重视教研互动,加强产学研结合,建设好校内创新研发中心和校内外实习基地,提倡实践教学与科研课题和产学项目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长效运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探索以“工作室数字化管理机制”为重点的实训工作室管理制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遴选和评估机制。切实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3、推进“双证书”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以实施“双证书”制度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依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改进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将“双证书”作为评价学生能力水平的一项标准。加强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建设,充分利用江苏省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这一平台,积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使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

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为引领,完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分管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业、职业类竞赛。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依托校企合作中心、重点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基地。结合行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活动、专家指导等渠道,加强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孵化基金与机制,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加快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

(八)以“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引领,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1、拓展和深化产学研合作

大力推进“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实验区”产学研拓展区的建设,整合学院资源,以“服务、引领、转化、辐射”的理念带动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发展,形成以知识与技术应用为主的应用型产学研合作,以实用性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功能的全面转变和提升,为政府、企业、学院、教师、学生五方主体共同创造价值;以智力创意为主的开发型产学研合作,以实际的产学研项目激发带动教师、学生的创造力;以技术创意转移为主的转化型产学研合作,助推各系师生、合作企业、各类型技术创意实现成果转移;以智慧财产积累与应用为主的反哺型产学研合作,形成联合各系校企合作中心的技术孵化器。到2013年,重点保护创意设计形成的专利300件以上、著作权1600件以上,实现技术服务收入1200万元。

2、推进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整合江苏工艺美术行业丰富的信息资源、大师资源和企业资源,扩大学院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优势。面向苏州及周边地区,优选具有较高人才需求度和市场认知度的工艺美术主要品类对应设立专业方向,定向招生;建设大师工作室,开展学历教育以及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名人、大师等行业高级人才的培训,构建工艺美术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为苏州市及江苏省培养、培训急需的传统工艺美术绝技绝活传承与创新人才和创意设计人才。完善天工存艺坊的建设,开展绝技绝活传承与研究项目,开展工艺美术研究,实施工艺美术资源的物化工程和数字化工程。推进“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分会)中国研究创作营”,积极拓展工艺美术高职教育以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内涵,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3、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设计成果转化

在学院理事会及其下设的产学合作促进委员会的协调指导下,依托六个校企合作中心和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实验区,以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桃花坞木刻年画社为载体,将传统和现代的内涵和外延予以融合,开发和制作现代题材、现代审美且具丰富文化艺术内涵品味的工艺美术新品,建成工艺美术设计成果转化、技术应用服务、创意转移服务的产学研合作基地。

4、开放教育资源,构建完整的培训体系

依托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中法江苏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江苏省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以及“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分会)中国研究创作营”等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积极做好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口支援工作,构建包括大师培训、师资培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继续教育在内的完整、统一的体系,满足行业培养大师、职业院校培养师资、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本科毕业生专项就业培训、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回炉”、复转军人转岗、社区成员个性化学习等多方面的需要,成为苏州市乃至江苏省工艺美术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心。到2013年,完成面向相关企业职工、部队、农民及下岗和待业人员等各类社会人员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35000人日。

(九)以质量监控为手段,提高学生、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完善理事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的建设,加强院、系(部)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的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专业及专业方向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质量管理,健全课程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完善考试和考查、检查和督导、教学信息收集、学生评教、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检测与反馈过程的质量管理,逐步完善校内质量保障体系。

健全教育教学评估制度,拓展评估类型和范围,实施专接本、各类培训项目的评估。开展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校企合作评估、工作室建设评估、学生学业评估、学生评优评估等专项评估工作。完善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推进校企互动“双回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调查与反馈机制,实施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实施院系(部)两级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1、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

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构架以法国和英国为主体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框架,继续加强中法江苏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中英苏州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中心和驻法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建设。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的途径,丰富对外交流合作的内涵。甄选国外高水平艺术设计院校和文化学术机构,积极开展合作办学。至2013年,每个系至少要和一个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国际院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课程资源,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品质与声誉。引进国际先进的行业标准、教学标准助推学院专业建设;以“工作室”为载体,开展与外资企业的校企合作,引进外方强势专业、优秀设计和技术人员、先进设备、工艺和管理经验,共建研发机构和实习实训基地,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加强师生的对外交流互动,提升国际视野。

2、完善对外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组织机构以及管理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教师出访、学生对外交流、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外国留学生教学与生活管理的政策制度。鼓励和支持各系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选择国外办学类型相近、水平较高的院校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出国培训纳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使之与重点专业、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加大对学院对外交流合作项目及成果的宣传,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的社会影响力。

四、努力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方协同,形成合力,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政策保证教学、教师倾心教学、产学促进教育、经费保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良好局面,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1、统筹兼顾,加强领导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院上下高度重视,同心协力,明确责任,齐抓共管。要切实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学院办学的核心指标,学院党政主要领导要统筹学院各项工作,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抓教学上来。学院领导班子要通过定期召开会议,深入教学一线听课等形式,掌握教学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系(部)党政领导要全面负责本系(部)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保证教学工作全面稳步地推进。

2、加强学习,履职尽责

全院教职员工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刻领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教育素养。注重把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关注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趋势,把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规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3、增强意识,服务教学

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自觉、主动、创造性地为教学工作服务。要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深入教学第一线,关注教学、关心师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体教职工要立足岗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加强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不懈努力。

4、经费保障,提升效益

学院将逐年增加对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必需的各项经费。进一步加强对实训条件、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加大对教学改革经费的投入力度。健全科学、有效的经费预算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自我约束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的财务监管体系,增加经费使用透明度,提高教学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

各位代表、同志们,教学工作是学院的立院之本,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学院已经站在了办学发展的新起点,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今年的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责任大,与往年相比,我们需要更加的努力,更加的敬业,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创新。让我们乘着党十八大的东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院党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决策为新的契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努力开创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在“二次创业”的道路上实现新的跨越,为加快建设百姓满意、社会认可的高等职业院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而奋斗!

关闭窗口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201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