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觉专项组 | 美丽中国专项组 | 制造强国专项组 | 文化强国专项组 | 中国风尚专项组 | 中国时尚专项组 | 全民阅读专项组 | 书画中国专项组 | 数字中国专项组 
 
     
 
文化强国专项组参赛作品

微信图片_20240926122422

作品编号:苏工工001    作品名称:《光阴的故事》

作者:王海彬、张一茜(教师)

作品说明:90x90x45cm,2024,陶瓷,木板。

微信图片_20240926103735

作品编号:苏工工002    作品名称:《与蓝共舞》

作者:范才福    指导教师:陈平

作品说明:蓝染、白色坯布、石头尺寸可变。

作品编号:苏工工003    作品名称:《火遁——文化传承》

作者:何浪    指导教师:陈平

作品说明:尺寸可变,木炭2024。

于此扇中.jpg

作品编号:苏工工004    作品名称:与此扇中

作者:张彧    指导老师:王义锋

作品说明:山虽无言,然非无意。作品立足于宋代米芾书法《研山铭》所附《研山图》,提取《研山图》中富于多变的山体样式,通过图形演绎的方式转化为玻璃实物设计,将传统山石造型转译为当代玻璃审美形式。结合宋代流行一时的扇面作为山群立体的“画布”,于方寸之间,营造和谐相融之美。借“境”达“意”,用曲折流畅的线条塑造山群重岩叠嶂之感,勾勒出虚实相生的空间感,以山作为符号将作品与中国审美意境融合,增添一份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审美意趣与艺术创造力。


回应.jpg

作品编号:苏工工005    作品名称:回应

作者:严敏萱    指导老师:王义锋

作品说明:《考工记》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宋瓷集天地之大成,材料之大成,工艺之大成,集形,色,质,艺之大成,竭力避免了人为的雕刻痕迹。本次创作以宋代瓷器器形美学为出发点,进行了宋代瓷器造型美学在玻璃艺术中的设计实践。玻璃艺术作为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宋瓷相结合创作,可以将宋瓷之美与玻璃材料产生全新碰撞。力图为增加了一种新的观看角度和表现方式。将宋代瓷器美学与玻璃艺术创作结合运用,给玻璃艺术创作带来不同的形式美感,营造良好的艺术欣赏氛围,以呈现出更好效果的、符合欣赏者审美的玻璃艺术作品。

/Users/wangfuche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926233400/output_1.jpgoutput_1

作品编号:苏工工006    作品名称:蛙趣

作者:常佳慧、邓妤欣、余钰婷    指导老师:汪付成

作品说明:《蛙趣》是根据江苏盐城九龙口当地特色的淮杂文化与青蛙形象结合,制作的一套茶宠系列摆件,体现当地的淮杂传统文化。青蛙形象经过简化变形,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组合,通过不同的杂技动作,赋予了青蛙茶宠的互动性与趣味性。作品中还将荷叶、水波纹、大鼓等元素融入,设计成盘子,青蛙脚蹼中间打孔可用作插香,以增加其实用性。

/Users/wangfuche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926234915/output_1.jpgoutput_1

作品编号:苏工工007    作品名称:弦

作者:吴道芳    指导老师:汪付成

作品说明:这一组作品以九龙口的自然地貌与人文景观为主要设计元素,从古琴、琵琶中提取琴弦元素融入其中。在古琴的构造中,琴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波动琴弦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在作品中,琴旋律动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抒发,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是道德修养和情感表达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友谊尊重、高雅、淡泊名利和知音难觅的象征。

/Users/wangfuche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927091604/output_1.jpgoutput_1

作品编号:苏工工008    作品名称:乐谣瓶

作者:吴道芳    指导老师:汪付成

作品说明:“乐”音乐,用声音来表达情感与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象征意义的实现最终还在于声音的特有属性与人的情感的吻合与交融。谣,代表一种民间的歌谣,它蕴含着人们的梦想和希望,它们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乐谣瓶”的设计巧妙拥有音乐的元素。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歌曲和故事,象征平安如意、幸福快乐!

/Users/wangfuche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926235848/output_1.jpgoutput_1

作品编号:苏工工009    作品名称:九禅

作者:林佳音    指导老师:汪付成

作品说明:茶盘设计利用了江苏盐城九龙口九条河流的特殊地形,在造型上追求简洁而优雅的线条,玻璃材质展现出独特的质感和光泽。茶盘的九个排水通道和九条河流相对应:七进二出,茶盘中心为龙珠岛,九条河流相对应的是排茶废水的通道。针对使用场景和功能设计了两种形态的茶盘:分别是方形茶盘(可排水)和圆形干泡盘。圆形干泡盘则适合茶道爱好者,和朋友小聚时使用,有温馨的气氛。

/Users/wangfuche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927000456/output_1.jpgoutput_1

作品编号:苏工工010    作品名称:对话自然

作者:陈丽娜、祁晓燕    指导老师:汪付成

作品说明:这组香薰容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九龙口的夕阳、荷塘、小桥流水等诗意化场景,从竹子、荷花、五谷树、河流等元素中提取配色,对应不同的自然场景。香薰容器使用灯工工艺,层叠嵌套的形式让色彩变得丰富,与铸造玻璃底板的色彩相呼应,香氛气味在嗅觉上的挥发,与玻璃色彩在视觉上的流淌产生交流,让人重新回忆起在自然中美好的情绪体验,构建人与自然、香氛的互动关系,在一呼一吸之间,唤醒人们心中对自然的美好记忆。

/Users/wangfuche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927001037/output_1.jpgoutput_1

作品编号:苏工工011    作品名称:时刻

作者:杜聂君    指导老师:汪付成

作品说明:常常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漫长的人生中大部分人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而没有真正的去感受意义,关于生命,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在细碎的片段中拼凑出每个故事里的瞬间都弥足珍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见证过许多,然而记住的却极少,不论是巍峨耸立的高山,橘红渐染的夕阳,亦或是泛起涟漪的孤舟,秋风枯败的残荷这些都是我们见证生命的意义。这次作品名称为《时刻》是以相框为题,九龙口为参考,感受九龙口的自然风光,截取美的片段。

/Users/wangfuche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927001953/output_1.jpgoutput_1

作品编号:苏工工012    作品名称:莲洁清韵

作者:徐扬    指导老师:汪付成

作品说明:莲花自古以来就以“莲洁清韵,廉明为公”的形象深入人心,作品以荷花、荷叶和莲蓬的造型为灵感来源,结合铸造琉璃工艺进行设计的一款餐具。荷花因廉洁而更显高洁,廉洁因荷花而更加深入人心,两者相遇,如同美玉成器,完美无瑕。琉璃材料经过烈火熔铸、退火新生出清馨脱俗的实用器物,美丽而脆弱的琉璃材料,又让人心生敬畏和爱惜,时刻保持清廉正直。

/Users/wangfuche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927002756/output_1.jpgoutput_1

作品编号:苏工工013    作品名称:倒影

作者:旦增曲扎    指导老师:汪付成

作品说明:江苏盐城是沿海城市,水域纵横是九龙口风景区的独特地貌,考察期间受到水面倒影的启发。在设计中融入珠穆朗玛峰的侧影,在玻璃内部呈现出熔合过程中产生的流动感,山峰的巍峨与水面的柔和融为一体。炽热的色彩,展现出如同大地沐浴在温暖阳光中的场景;又像是在晚霞渲染下,线条清晰的峰峦起伏,更显雄伟壮丽,仿佛一幅古老的绘画跃然于眼前。

/Users/wangfuche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927092110/output_1.jpgoutput_1

作品编号:苏工工014    作品名称:竹忆

作者:支亚瑞    指导老师:汪付成

作品说明:《竹忆》便携式玻璃茶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淮剧小镇的竹林。茶具的造型借鉴竹子的造型,利用竹节分为一壶两杯的组合,中间为茶壶,上下为茶杯,杯柄利用竹叶的造型,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增加造型元素的整体性。茶具在颜色上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及不同茶叶的特性,设计了不同的配色,使其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在使用中带给人们如入山林般的优雅和宁静的氛围感。

QQ_1727401101952

作品编号:苏工工015    作品名称:神山

作者:次旦久美、四郎罗布    指导老师:汪付成

作品说明:作品灵感来自于中国西部地区青藏高原上神圣而庄严的两座雪山:珠穆朗玛峰和冈仁波齐峰。造型取自中段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地形极端险峻,威武雄壮,昂首天外。作品的配色,位于中部最高处为主峰,颜色为雪白色,藏人心目当中白色象征着纯洁无瑕和神圣。其余层叠的山峰以不同的颜色点缀,透露出雪山不仅仅是皑皑白雪,更富有神秘的力量。底座及背面的一圈灯光,代表着神山拥有崇高的地位,充满智慧的气息。

/Users/wangfuche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927094359/output_1.jpgoutput_1

作品编号:苏工工016    作品名称:支撑--透

作者:沈子阳    指导老师:汪付成

作品说明:《支撑透》这组设计采用玻璃最出彩的语言一光影、空间结构以及颜色搭配。将其与“九龙口”的“荷池、青砖、湖水”相结合。模看成岭侧成峰一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这组装置。会有不同的呈现效果。装置依靠透明亚克力支架。将平面的玻璃板变成通透层叠的立体空间。从而产生多个观看视角,色彩之间的相互透叠产生新的形式画面和观看体验。

/Users/wangfuche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927100234/output_1.jpgoutput_1

作品编号:苏工工017    作品名称:深井

作者:王帅    指导老师:汪付成

作品说明:设计来源于一个名为《超脱》的电影。电影通过主人公亨利·巴赫特的经历,电影展现了孤独如何成为我们内心的困扰,同时也展示了救赎如何成为我们重新找回自我的关键。看完我不禁思考:当自己的想法不被别人理解的时候,人就会产生孤独感。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人一旦孤独,并且不会去享受孤独的时候,就会感觉犹如陷入深井一般,渴望救赎,所以我设计了一种高杯,运用了夸张的方式,将“深井”用杯子的形式表现出来。杯底设有一小人,好比人陷入深井无法自拔,而杯中吸管,就如井中人的救命稻草、伸向井底之人的麻绳,将孤独渴望救赎的情感所表现出来。

1《孔子讲学》整体

作品编号:苏工工018    作品名称:《孔子与七十二弟子》

作者:李苏婷    指导老师:李晓

作品说明:孔子不仅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更是中华文明的灵魂人物。

在构思过程中,得到了老师核雕作品的启发。将孔子及其72位弟子独立雕刻,最后运用一个场景将其表现出来。弟子的设计注重其造型姿态,每一位弟子或坐或站、或拱手作揖、或背手思考。其中十贤弟子,一方面注重其造型姿态,另一方面将其面部神态表达出来。对于孔子的雕刻,力求表达出孔子的仁爱、谦逊、正直。孔子的因材施教尊重个体的特殊性,拥有各自不同的思想、见解和才华。正是在这种多元化的氛围中,我们才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希望我们每一位都可以找到自己所擅长的,并且自己所喜欢的事。


3f05bbe68083d250d82130b5168ec43

作品编号:苏工工019    作品名称:《民族大团结》

作者:李晴     指导老师:李晓

作品说明:这是一件核雕作品,名为《民族大团结》,汇聚了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几十个民族,以卡通人物头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形象鲜活生动,洋溢着青春活力,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采用传统非遗核雕技艺雕刻而成,尽显匠心独运,是现代审美与传统艺术的有机融合。作品寓意中华民族大团圆,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在新时代的和谐与繁荣,是传承底蕴与创新精神的完美结合,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限魅力。

3《千秋锁》2

作品编号:苏工工020    作品名称:千秋锁·中华传统文化的分解与融合

作者:吴苏一君    指导老师:李晓

作品说明:整体以偏现代设计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中华传统的艺术与文化,对传统的分解与其精髓的提取来组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创作出传统与当代相结合的雕塑。篆刻与青铜器纹样的雕刻不仅仅只是文人用于书画、把玩、摆放在书桌案头的一方玩物,同样也可以如同雕塑艺术一样展示在大厅里大放光彩,在繁忙的社会节奏中迫使观众放慢节奏,让观众深入艺术家创造的宇宙,引发现众的记忆,由记忆出现的经验借助自己的理解去给予作品意义。

4《辟邪神兽(香插)》

作品编号:苏工工021    作品名称:辟邪神兽(香插)

作者:高佩宇    指导老师:李晓

作品说明:瑞兽是原始人群体对于保护神的一种图腾崇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香插是中国士大夫文化催生出的一种文化,本作品将两者结合,具有观赏性,也具有实用性。香插这种器具,在文化的熏陶下,拥有独特气质与艺术感染力。丝丝袅袅青烟,幽幽淡淡清香,层层觉悟禅意。对国人而言,香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在青烟袅袅的升腾里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获得一中淡泊、宁静、闲适、自得的心境。

/Users/wangfuche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926232135/output_1.jpgoutput_1

作品编号:苏工工022    作品名称:枯木逢春

作者:袁磊    指导老师:林陈黄

作品说明:以“枯木逢春”为核心灵感,寓意着在看似毫无生机的沉香木上,生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绽放。沉香木本身历经岁月沉淀,代表着过去的时光和沧桑,而从其孔中长出的植物则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这种强烈的对比传达出生命的坚韧和顽强。造型方面的创作灵感源自中国画花鸟,翠鸟的出现为作品增添了生机与灵动。用材特点鲜明,沉香木赋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质感。18K金与翡翠打造的植物,展现出金属的光泽和玉石的温润。翠鸟以欧泊石为主石,925银为框架,珐琅赋予绚丽色彩。羊毛绣线的颜色通常比较柔和、自然,能够很好地模拟苔藓的质感。整体造型协调统一。从沉香木到植物,从翠鸟到苔藓,每一个元素都在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

袁磊《风荷举》

作品编号:苏工工023    作品名称:风荷举

作者:袁磊    指导老师:林陈黄

作品说明:以荷叶与露珠为核心元素。荷叶部分运用珐琅工艺,其色彩层次丰富而绚烂,那从浅淡至浓郁的绿色渐变,宛如荷叶在阳光轻抚下自然呈现的色泽更迭,荷叶的形态向上舒展,边缘微微卷曲,由边缘到内的钻颜色渐变。露珠由翡翠雕琢而成,以爪镶方式可以突出翡翠的透明度和光泽。露珠形态各异,或圆润饱满,宛如刚刚凝结于荷叶之上;或似落非落,仿若即将从荷叶滑落。

“风荷举”取自宋代词人周邦彦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象征着高洁的品质,“风荷举”这一形象将荷的高洁以灵动的姿态展现出来。荷叶的高洁寓意着拥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雅气质,坚守内心的纯净,不被世俗的污浊所沾染;荷叶在风中舒展挺立、露珠在荷叶上灵动的状态象征着活力与灵动性,暗示应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充满生机地迎接每一个挑战与机遇。

WechatIMG742

作品编号:苏工工024    作品名称:《莲》

作者:王律衡    指导老师:林陈黄

作品说明:首先作品是以莲花为主,两边用荷叶与芦苇加以点缀使整体更加协调美观。以莲花为主是因为“莲”的谐音为“廉”,廉有廉洁公正之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代表着纯洁和高尚的品质。作品灵感主要来源于学校的莲花塘,一朵洁白莲花在众多荷叶的簇拥下显得格外高洁,从而联想到了廉洁,然后结合了塘边的芦苇加以创作,最后这件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WechatIMG735

作品编号:苏工工025    作品名称:记忆的味道

作者:陶泽心    指导老师:林陈黄

作品说明:作品选了玉石为材,质地细腻无瑕,根据玉石的颜色和材料分层精心雕琢而成。整体造型巧妙地构思为一款精致诱人的蛋糕,层层叠叠,栩栩如生,仿佛能嗅到那源自童年的甜蜜香气,唤醒心底最温柔的记忆。

WechatIMG738

作品编号:苏工工026    作品名称:林深

作者:纪素俊    指导老师:林陈黄


WechatIMG741

作品编号:苏工工027    作品名称:玉韵缠枝·花器雅韵

作者:孟以琳    指导老师:林陈黄

作品说明:作品灵感源自古代对自然花卉的热爱与欣赏,以及缠枝纹这一传统装饰元素的吉祥寓意。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将自然界的生机盎然与人文的细腻情感完美融合,展现出一幅静谧而又不失生动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自然与艺术的和谐共生。

微信图片_20240927145511

作品编号:苏工工028    作品名称:心事

作者:周汶绮    指导老师:顾晓兰

作品说明:《心事》以内心深处角度出发,三个陶瓷作品体现了不同状态下,或柔软或破碎或活泼或沉默的形态,系列性的作品使其表达更为整体。

/Users/wangfuche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927152834/output_1.jpgoutput_1

作品编号:苏工工029    作品名称:蓝白交响·自然之痕

作者:俞星    指导老师:顾晓兰

作品说明:作品巧妙地将蓝色与白色这两种经典色彩相结合,并通过泡沫和水墨迹的肌理效果,赋予作品以生动的自然韵味和深刻的视觉冲击力。作品色彩:蓝色:象征着广阔的天空和深邃的海洋,给人以宁静、深远之感。在作品中,蓝色作为主色调,奠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白色:代表着纯洁、无瑕,与蓝色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又在视觉上形成和谐统一。白色的加入,使得作品更加明亮、通透,仿佛一束光照亮了自然的角落。肌理效果:泡沫肌理:通过特殊的陶瓷制作技法,模拟出泡沫轻盈、细腻的质感。这些泡沫状的肌理在作品表面随意分布,如同海浪拍打岩石时溅起的浪花,又似云朵在天空中悠然漂浮,为作品增添了一份灵动和生机。水墨迹肌理:借鉴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通过釉料的流淌和渗透,形成类似水墨画中的墨迹效果。这些水墨迹般的肌理在作品上自由流淌,与泡沫肌理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自然与艺术完美融合的画卷。几何造型:作品的几何造型简洁而富有张力,可能是由几个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组合而成,或是通过切割、拼接等手法形成的复杂立体结构。这些几何形状在蓝色和白色的对比下,更加凸显出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作品通过对自然肌理的模拟和几何造型的运用,表达了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引发了观者对自然、艺术和人类未来的深刻思考。是一件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陶瓷作品,它以独特的色彩、肌理和造型,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为观者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

作品编号:苏工工030    作品名称:挤压

作者:刘丛丛    指导老师:顾晓兰

作品说明:这件作品使用泥条盘筑制作方法,在常规器型上做了改变与创新。作品的表面曲折不平,散布着大小不一的孔洞,使观者感受到一种抛去框架与常规的通透。作品整体体现着一种被挤压但仍然努力生长的状态。作者在作品的表面涂抹了一层化妆土,让其颜色更加鲜艳生动,透出一种不畏强压,对生活抱有希望的活泼。

1727418517412

1727418527386

1727418543758

作品编号:苏工工031    作品名称:仙游记

作者:张金鑫    指导老师:朱蕾

作品说明:我们的课题方向是江南文化,调研中我发现“八仙”与苏州特别有缘,神仙也喜欢这块福地,苏州不光有“轧神仙”这样的庙会活动,舌尖上的苏州还与“水八仙”长相守。于是,我以八仙下凡为主题进行了创作。画稿中“八仙”围坐在“八仙桌”前,吃着“水八仙”,拿着手机自拍,过起了热腾腾的现代苏式生活。版画则以春夏秋冬的形式进行组合,仙人们带着耳机、玩着自媒体,我试图将时空打破,使古人享受到现代人的智慧生活。

1727418886019

作品编号:苏工工032    作品名称:茶韵匠心

作者:李薇    指导老师:朱蕾

作品说明:苏州东山洞庭湖盛产“碧螺春”,极具地域特色的采茶民俗,丰富的茶事活动充分展现了当地茶农淳朴自然的生活风貌。此次设计便是以“茶”的制作过程为主题,将茶叶从采摘到最终制作完成的各道工序以长卷形式串联起来。整套设计分为新年画画稿和木刻版画,画稿构图从远及近逐渐拉近,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茶农炒茶、晒茶的一片繁忙而有序的场景中。木刻版画糅合桃花坞传统线版雕刻技法,实现与现代主题的碰撞。我希望通过新年画创作的手法让人们了解江南传统采茶风俗,领略江南文化的风情与特色。

1727419044096

1727419066059

作品编号:苏工工033    作品名称:云绕姑苏塔

作者:易岱华    指导老师:朱蕾

作品说明:在探寻苏州园林时,我爱上了苏州的古塔,它们历经千年、屹立不倒,俯瞰人世沧桑、见证文明变迁,具有很强的历史厚重感。我从中获得灵感,将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和古塔相结合进行创作,并用传统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方式进行表达,纪念我对苏州这座城市的热爱与喜欢。

1727419460810

1727419475726

作品编号:苏工工034    作品名称:匠魂

作者:郭怀玉    指导老师:朱蕾

作品说明:江南不仅存在于文人的诗里或墨客的笔下,还深深镌刻在匠人的凿刀中。从北京的紫禁城,到苏州的园林,再到西藏的布达拉宫,甚至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来自苏州香山的能工巧匠,一代接着一代,踏遍万水千山,把六百多年的历史,堆砌到了今天我们的眼前。对于这些匠人,人们称之为“香山帮”。他们技艺非凡,通过榫卯就能做出复杂精细的传统建筑,这深深的吸引着我。将“香山帮”作为主题,用传统木刻年画的方法进行创作,将亟需发扬的非遗技艺相融合是我此次设计的思考。

1727419799514

17274198213511727419812022

1727419829248

作品编号:苏工工035    作品名称:铭·技

作者:杨玉婷    指导老师:朱蕾

作品说明:苏工雕刻空灵飘逸、俊秀灵动,利用自然中的木材、石料等切割然后雕刻成美丽的图案,创造出一幅幅富有故事性和文化传承意义的画面,具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我感叹匠人们的鬼斧神工,于是将玉雕的仙鹤图,核雕的核舟记,木雕的木簪子用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也记录了雕刻工艺的文化发展和传承。

展板

ORYZTJDCLKQB05KJT2NX5ND@Q[OB7LJ[LUC325LJ)[OB(3

IMG_256

IMG_256

作品编号:苏工工036    作品名称:忆江南

者:李凤婷    指导老师:牟甜甜

作品说明:造型结构上在园林本身的造型少用更简洁的方式,理性的创作;色彩方面,以传统的青红黄为基本色、马卡龙色系为辅助色结合,以平衛木板标准化的理唯冰冷;造型细节罗使用园林内部的实景平面化或立体化呈现、具体选用有典型中国印象的意象如:灯笼、莲花、嫦娥、中秋、祥云等。中心结构以园林标志性建筑简化放大,用植物动物进行装饰高低错落,富有故事性。材质使用无污築无伤害的原木,用拼接联合的方式;组装简单易上手,适合不同有助手能力的年龄段;审美功能较强,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礼物的形式表现、同时也可以教学为目的,进行动手训练活动。


昆曲文创台历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1727420042778

1727420078150IMG_256

IMG_256IMG_256

IMG_256

作品编号:苏工工037    作品名称:昆曲木质台历文创

者:刘桂阳    指导老师:牟甜甜

作品说明:昆曲作为中国第一项世界非遗”艺术,处境大为改观获得了迅速发展,人们通常在戏剧舞台上一睹芳容。而生动直接的文创产品来消除隔阂让昆曲文化变得具体而又有趣。作品分为三个系列,创作分别选取的昆曲剧目是《玉簪记》,《牡丹亭》 和《长生殿》。产品包含拼装万年历,书签以及拼装笔筒,主要采用的材质是木制和透明亚克力材质。在设计过程中,保留戏曲头面造型,将花卉纹样等赋予服装表面。《牡丹亭》以其粉蓝色调展现浪漫悲美,深刻描绘梦境中的愛情,同时展现了对封建束缚的反抗与自由追求,终得圆满。《长生殿》则以蓝黄对比的色调表达政治悲剧,将现实与浪漫完美融合,描绘出风流倜傥的画面。《玉簪记》以热烈黄色调为主,描绘了-段打情骂俏的热烈情感,充满了冲破封建束缚的勇敢与自由平等的精神,人物形象可爱而生动。昆曲的艺术形式独特,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的人进行欣赏。文创市场的用户偏好个性化和独特的产品。文创产品设计的差异化和独特性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增加用户的参与感,使用户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产品和活动中去。昆曲受众人群所需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两者兼备,实用性和体验感也是这款产品的最大特点。台历设计为不同昆曲剧目的主题,辅以相应的剧情简介或人物介绍。同时,设计一些昆曲的特色元素,如扇子、头饰等作为台历的装饰,使整体设计充满昆曲的艺术氛围。书签设计成昆曲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书签的背面印刷昆曲的名字,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昆曲的文化魅力。笔筒的设计使用亚克力材料与木质的底座或支撑结构相结合。利用木制和亚克力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特性和质感,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形成对比和呼应。木制部分可以采用传统工艺进行精细雕刻,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而亚克力部分则可以利用其透明或半透明的特性,营造出梦幻般的视觉效果。通过这样的设计手法,可以充分展示昆曲文创产品的独特魅力。


李启波 + 同构桌面用品设计

作品编号:苏工工038    作品名称:同构桌面用品设计

者:韩广硕    指导老师:李启波

作品说明:容和塔是雄安新区的地标性建筑,矗立在容城南大门,而容和二字代表着包容与和谐,兼容并蓄,和者天下的人生理念。意由此生,巧妙的运用其形态,将传统工艺与之巧妙的结合,使其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得到统一。


雅韵木兰--桌面用品设计_画板 1

作品编号:苏工工039    作品名称:雅韵木兰--桌面用品设计

者:王莉    指导老师:李启波

作品说明:本设计作品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简约设计,以太湖为设计灵感,设计元素以“月”“水”为主,主体物两圆交相掩映,营造出明月的阴晴圆缺,镇尺表面形态取太湖水的蜿蜒起伏之势,储物盘以太湖岛屿整体形态,整幅作品呈现夜半归去,只见乌云消尽。


青铜

作品编号:苏工工040    作品名称:钟鸣鼎食——仿青铜皮雕皮塑桌面摆件设计与制作

者:余青瑶    指导老师:阙雯

作品说明:利用植鞣革的延展可塑性,运用皮塑工艺塑造青铜器皿外形,利用压擦与雕印工艺勾勒出立体的青铜纹样,选择油染进阶的擦染工艺,进行套色染色工艺,制造出青铜斑驳的色彩纹理效果,涉及工艺多项为已申非遗工艺。用已学工艺技术向历史致敬!


吉他包

作品编号:苏工工041    作品名称:音域无疆——皮雕皮塑工艺吉他包设计与制作

者:罗元威    指导老师:阙雯

作品说明:整包几乎为满雕,属于皮雕工艺中难度较高的技术,局部采用浮雕式皮塑工艺,也是近几年来国内新兴的皮具艺术加工工艺之一,吉他包外形不规整,内部结构复杂,有多项功能部件,艺术加工与功能模块需要精准的搭配,还要兼顾使用的合理性。